<
11kzb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越考科举 > 第526节
    滇州府的木料商人们,如今最讨厌的就是宁安州的人。

    要说这里的木料好吗?

    很好,而且伐木会的人都比较好沟通。

    但是价格却要得实在,他们想投机取巧?那绝对不成,有伐木会的人盯着呢。

    如今镇南关伐木工人也要有这样的“恶会”,真是一群刁民。

    那不收他们这两地的木头?

    只是利润在这,谁又能舍弃。

    加之这两个地方的人都穷,只有越穷的地方,才越愿意干这种危险的活,所以他们这两地的木头产量还是比较大的。

    捏着鼻子跟宁安州伐木会的人合作就算了。

    如今镇南关也要这样?

    不少木料商人直接跟衙门抗议,还说代知州是不是过分了云云。

    可惜他们这些话,直接淹没在镇南关伐木工人的兴奋当中。

    镇南关成立伐木协会,还是宁安州伐木协会的主事们牵头。

    其他东西就算了。

    这伐木协会,他们是真的想参加。

    听说进去之后,他们生病,受伤,都有人互帮互助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还能免受木料商人们的压价。

    以后定价,定质量,不再是木料商人的一言堂。

    单说这些好处,他们就心动不已。

    所以木料商人再反对,镇南关的伐木会还是热热闹闹成立。

    他们有组织有架构有想法。

    这是众望所归的组织。

    各地伐木工团结到一起,直接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
    而他们成立的初衷,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。

    当然,彼此之间也有约束。

    不能借势欺负人,不能无缘无故抬高价格等等。

    如果违反了规定,官府会立刻拿人,到时候任何伐木会成员不能干预。

    三方互相牵制,保证伐木会不长歪。

    纪元处理这件事的时候,文官那边已经利落写好自白书,把自己的事情一一写明白。

    还未交上去,纪元就道:“会跟你们周围人互相印证,有一次错误,都会再问。”

    文官少数也几十人,大家难道还能一一对口供?

    对得太离谱,同样会找到蛛丝马迹。

    明明代知州的想法说到明面上了,可他们还是没办法,只能按照代知州规划的路走。

    武将那边,原本还想硬撑着,想着没有他们这些兵士,镇南关必然会乱。

    而伐木会的成立,直接把本地治安稳固了。

    一个个伐木会成员,就是纪知州的眼线。

    他们的自白书也在写。

    不写怎么办,真的逃跑?

    又能逃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这些士兵多为本地人,一般人不会愿意离开故土。

    不过让他们真正改变主意的。

    还是十月中旬,朝廷按时发了饷银。

    饷银!?

    他们多少年没见过这玩意了。

    当地普通士兵的饷银在一年米六石,银二十两,布料一匹。

    差不多是一个月,半石米,也就是六十斤,银子一个月一两多,布料等会年底统一发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朝廷定下的银钱来说,一个士兵勉强能养一家四口,加上平时耕种,日子还过得下去,勤劳点的甚至能攒钱。

    但这些饷银怎么可能发到他们手里。

    直接在镇南将军那,就已经没了。

    而他们想要挣钱养家,只有一个方法,从百姓手里抠钱。

    古代都说兵过如筛,也说不带粮不带钱就能打仗,就是因为边打边抢,抢到的就是你的。

    这驻守边关的将士们,虽不至于硬抢,但平日来个摊派,来个杂税,便也可以了。

    故而镇南关的普通百姓最苦。

    他们的苦甚至有些看不到。

    谁让这镇南关就是一座边城。

    久而久之,能在这里生活的人,要么被压迫得极深,要么搬走了。

    所以镇南关明明比宁安州历史悠久,人口却也只比宁安州多几万人而已。

    可这事细究下来,不是百姓的错,甚至不是底层士兵的错。

    要解决问题,就要解决根源。

    那个根源,已经在去京城的路上。

    不过那个所谓根源,也只是如今天齐国的一个弊病。

    承平已久,可不是一个好词。

    纪元不再考虑那么多。

    只从当下入手。

    当下,便是给士兵们按时发饷银。

    果然,饷银发下的当天,交上来的自白书多了不少。

    这哪是自白书,分明是投名状!

    被滇州府知府派过来的左右领队,只觉得纪元这手段大巧若拙。

    说起来,他也太了解普通人需要的是什么了。

    没有什么大道理,就是给你实际的好处。

    这些兵士也是普通人,就是想吃饱饭而已。

    本月的饷银按时发放,他们心里就有希望。

    文武官员士兵写的自白书,纪元一封封看着,只挑出几个典型出来,其他的暂时压着不谈。

    只有一句话,要将功补过。

    如何补过?

    要看接下来的表现。

    在滇州府左右领队的整顿下,镇南关的兵士们终于有了模样。

    邬人豪在这期间,一直被这两位带着学习。

    要说邬人豪的体格在这,本身就是将才的料,他这身板放在军队里,没人会不服他。

    偏偏他还有另一层出身。

    武举。

    当年他考武举之前,可是在建孟府府城恶补过兵法,恶补过带兵打仗的知识。

    否则单以身形来说,他也做不了化远三十七年武举的第四名。

    如今终于有了实战让他带兵,身边还有人手把手教学。

    邬人豪,这个天生将才,终于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路。

    纪元也从队伍里抽调出几个有经验的中层将士给邬人豪做副手。

    再有他在背后撑着。

    一支崭新的士兵队伍,很快就要整顿出来。

    从军容军纪,再到平时的行事做派。

    要说不服的人?

    那肯定有。

    不服就跟邬人豪打一架,打服为止。

    军队这地方,说复杂很复杂,但还是带着弱肉强食的做派。

    如果只是整顿,那肯定不成。

    纪元从搜查出来的赃款里拨出一部分,改善底层士兵的吃饭,住宿,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切切实实的好处,已经胜过千言万语。

    如果这些还不够。

    那纪知州对待之前那些将士的态度,却让他们看在眼里。

    纪元之前让人统计当年的将士名单,以及将士的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