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7日清晨,第78师在780门重炮的支援下,向大坝发起冲击。
---------------
18.从雅尔塔到齐格菲防线(8)
---------------
德军拚命抵抗,战至日落,仍牢牢控制着大坝区。
美军伤亡浩大,只得又派一个师。
在午夜时分,终于有一个营冲上大坝。
这个营立刻兵分两路,一路直扑溢洪道,另一路奔向闸门机房。
但太晚了,德国人及时炸开了溢洪道,毁坏了机房。
100万立方米的蓄水通过溢洪道和半开的闸门,源源不断地穿过罗尔河谷,把美国第9集团军的进攻地段变成一片汪洋。
加拿大第1集团军的进攻虽未受罗尔河水的影响,但进攻发起不久就陷入困境。
头一天晚上,780架英国皇家空军的重型轰炸机猛烈轰炸了德国的防御枢纽戈什。
黎明时分,1000多门大炮开始猛轰德军阵地。
上午9时20分,担任主攻的英国第30军在霍罗克斯将军的指挥下向德军冲击。
霍罗克斯坐在一个修建在树上的指挥所,用望远镜观察战况。
这位在去年9月未能杀到阿纳姆的将军一会儿就意识到,他又要倒霉了:大雨夹着雪从天而降,落在刚刚解冻的地面上,大地变成泥塘。
一小时后,盟军的坦克和车辆陷入困境。
德军借着沼泽、堤堰、森林顽强抗击着盟军。
20万来自加拿大、不列颠的盟军官兵在泥水中与大自然和德军搏斗着,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,盟军经历的最艰巨、最残酷的战斗。
此时,辛普森将军指挥的美国第9集团军面对滔滔洪水,一筹莫展。
德军有水障保护,调兵北援,抗击加拿大第1集团军。
克里勒将军、霍罗克斯将军和辛普森将军简直要急疯了。
在齐格菲防线的另一端,被希特勒冷落在旁的老元帅、德军西线总司令冯·龙德施泰特也快急疯了。
他明白,罗尔河的洪水不会永远流淌,辛普森不会永远一筹莫展。
洪水消退之时,就是辛普森进攻之日。
如果抵御加拿大人的德军不赶紧撤过莱茵河,一旦辛普森发起攻势,必被盟军砸得粉碎。
除此之外,布莱德雷和他手下的巴顿则更难让人琢磨。
他一次次请求希特勒赶紧东撤,但没有人理睬他。
2月23日清晨,罗尔河的洪水终于退去,辛森普指挥美军像发怒的雄狮向韦塞尔方向杀去。
美军官兵驾驶着冲锋艇,冒着德军的炮火,冲入仍旧水急浪涌的罗尔河,杀向彼岸。
到晚上,7座重型浮桥和12座轻型浮桥已横跨在罗尔河上。
25日,美军踏上科隆平原和通往韦塞尔的公路。
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美军了。
《时代》周刊随军记者这样报道他看到的场面:“大批美国坦克像黑压压的甲虫全速穿过绿油油的菜田,p—47雷电式战斗轰炸机扑向德国的战略据点,不计其数的卡车,搭载着步兵,开始大规模的扫荡。
这是最为壮观的战争景色之一,是军事机器在纯战斗运动的高潮时刻,异常的一致和运转自如。”
在北线,加拿大军终于以巨大的代价占领了戈什,步步向从南边杀来的美国第9集团军靠拢。
两支巨大的铁钳就要合拢了。
希特勒这时发现再不撤退就会产生第二个法莱斯口袋,便急忙同意撤退。
德军像潮水般地通过莱茵河上的桥梁,逃到莱茵河右岸。
但53万德军还是陷入盟军的夹击中,成为阶下囚。
蒙哥马利指挥盟军第21集团军群,率先杀到莱茵河,把希特勒大吹大擂的齐格菲防线甩到身后。
但德军把蒙哥马利当面所有横跨莱茵河的桥梁都炸毁了。
望着这条自拿破仑以来就没有敌军渡过的欧洲大河,生性谨慎、办事有条不紊的蒙哥马利止步了,拒绝了美国第9集团军司令辛普森要求立即渡河的请求,决定等到一切都准备好再强渡又深又急又宽的莱茵河。
他没有料到自己的竞争对手、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将军正准备与自己一决高低。
满口都是假牙的布莱德雷将军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铁路工人家庭。
他靠着自己的勤奋,努力读完西点军校,当上美国陆军军官。
布莱德雷没有巴顿将军那样显赫、富有的家庭,只有自己的努力和精明。
他办事考虑周到,一丝不苟,喜怒很少形于色,说话滴水不漏。
他不像巴顿将军那样说话直率冲动,常常顶撞上级。
他没有像巴顿那样公开反对蒙哥马利承担主攻任务,而是赞同艾森豪威尔的宽大正面战略,声称盟军应从北线攻入德国心脏。
为此,巴顿不止一次背后骂他是软骨头。
但布莱德雷并不甘心把突入德国心脏的殊荣拱手让予蒙哥马利,让英国人成为战胜德国的头号英雄。
蒙哥马利发动“真实”和“手榴弹”进攻后,布莱德雷立刻让自己的参谋长制定代号为“伐木者”的进攻,准备以霍奇斯将军指挥的第1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集团军在摩泽尔以北发动攻势。
布莱德雷将军向艾森豪威尔将军报告说,他的攻势仅仅是为配合蒙哥马利的助攻,不会影响蒙哥马利。
艾森豪威尔没有提出异议,就批准了布莱德雷的计划。
---------------
18.从雅尔塔到齐格菲防线(9)
---------------
其实,布莱德雷是不愿将自己的部队按计划调给蒙哥马利,想抓住最后的机会,进抵莱茵河,伺机夺占横跨莱茵河的大桥,争取在蒙哥马利之前渡河,改变蒙哥马利担任主攻、自己助攻的状况。
3月3日,霍奇斯指挥美国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。
此时,其左翼的第7军为掩护辛普森的右翼,已在2月23日发起进攻,直指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。
正面德军的防御即告崩溃,霍奇斯的3个军一齐冲向莱茵河。
再往南,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集团军正枕戈待发,准备向特里尔、科布伦茨方向进攻,配合德弗斯将军指挥的盟军第6集团军群,突破从凯撒布劳滕至卡尔斯布鲁厄的齐格菲防线。
美军动作干净、利索,进展神速,布莱德雷颇感得意,但又有一丝的遗憾:德军把在科隆的霍亨索伦大桥炸毁了。
他没想到,几天后一个惊人的好消息传来了:美国第l集团军第3军第9装甲师b团在威廉·霍格准将的指挥下,夺取了在雷马根的鲁登道夫铁路桥!盟军参谋人员制定了各种各样奔袭莱茵河,抢夺大桥的计划,却都没有把雷马根桥作为目标,原因是这个桥没有军事价值。
大桥以西的路状不好,桥东是一个高达180米的峭壁挡道,尔后是长达18公里的山路,易守难攻,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。
但该地区的德军守将、德国第15集团军司令扎根却忧心忡仲。
自布莱德雷发动攻势以来,他守住了防线,挡住了正面美国第5军对齐格菲防线的进攻,但他的右邻、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却节节败退,两军之间出现100公里宽的缺口。
连日来,扎根将军总梦见美国军队从缺口冲到自己的后方,占领了雷马根桥。
他想从齐格菲防线抽调兵力,向波恩方向进攻,同第5装甲集团军重建联系,但遭到上司莫德尔元帅的拒绝。
扎根将军的担心是正确的。
美国第3军冲到莱茵河西岸后,见大桥全被炸毁,就调头南下,在3月6日中午,穿过缺口,直向雷马根冲来,准备同巴顿会合,围歼扎根。
美军第9装甲师就是先锋。
第9装甲师一路南下,未遇抵抗。
扎根见势不妙,急忙下令撤退。
一辆辆炮车拖着大炮开始穿过雷马根桥撤往东岸。
但太晚了。
3月7日清晨,第9装甲师已经到了离雷马根不远的地方。
美国人并不知道雷马根大桥是否已被炸毁。
上午10时30分,一架美军轻型侦察机飞临雷马根。
飞行员惊奇地发现,一座大桥巍然屹立在莱茵河上。
消息传来,第9装甲师师长伦纳德立刻下令最前面的b团全速向雷马根前进,去碰运气。
守桥的德军只有36人,指挥官是布拉特格上尉。
这位上尉接到命令在下午4时炸桥。
早上来了一位名叫舍勒的少校,监督炸桥。
舍勒警告上尉,谁若提前炸桥他就枪毙谁。
下午3时15分,霍格率b团先锋到达距雷马根仅5公里的地方,接着有情报说德国人可能在45分钟后炸桥。
霍格立刻下令坦克向大桥四周开火,并发射烟幕弹。
十几分钟后,守桥的德军看到美军已冲到大桥附近。
舍勒少校下令炸桥。
一位士兵按下电钮,引爆60个安装好的炸药包,却没有听到动静,原来电缆被美军炮弹炸断了。
一位名叫福斯特的中士自告奋勇,冒着美军的机枪扫射,点燃了300公斤重的备用炸药。
3时35分,随着一声巨响,桥架随着硝烟飞上了天。
舍勒少校和布拉特格上尉松了口气,对岸的美国人则垂头丧气。
可硝烟散去,德国人和美国人都惊呆了:大桥还在!不知何故,300公斤的炸药虽对大桥造成破坏,但没有炸断。
美国人清醒过来,毫不犹豫地冲过大桥,占领了桥头堡。
舍勒少校见状溜了。
布拉特格想组织反击,但见美军炮弹凶猛,又犹豫了,就召集起部下,说道:“舍勒少校丢下我们不管了,我不明白为什么,我们无法长时间抵抗。
元首最近有令,无论是谁,只要他愿意继续战斗,就有权指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