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著中就提到了薛宝钗入京是待选的,但这个待选并非是入宫为妃,薛宝钗比黛玉大三岁,今年也不过十岁而已,翻过年也才十一岁,要参加大选起码得十三岁,她的年龄还不到参加大选的标准。
她待选,是因为明年除了大选聘选妃嫔之外,还要给公主们选入学的陪侍,也就是伴读。所有仕宦名家之女,都要将名字递上去。
原著中黛玉也属于仕宦名家之女,但彼时黛玉正值守孝期间,自然错过了这次的机会。
但现在不同,黛玉不但身体被魏嘉宜调养好了许多,母亲也救了回来,她没有守孝,自然名字也递了上去。
宫中太后是她母亲的堂姐,皇后出身卫国公府宋家,而卫国公夫人也是她母亲的堂姐,卫国公夫人与当今太后是同胞姐妹,论起来,皇帝皇后一个是魏嘉宜的表哥,一个是魏嘉宜的表姐,虽然是从堂姑那里掰扯上的关系,但徐家太后这一辈的,两房统共就姐妹三人,感情非同一般。
魏嘉宜作为亲戚圈子里年纪最小的姑娘,也是备受疼爱的。
有她这层关系在,黛玉即便入宫成了公主伴读,也不会被人欺负。
皇帝膝下一共有八女,长公主温宪、二公主静嘉、三公主静宁都已经出阁,四公主静仪今年也及笄赐了婚,因此上头这四位公主已经不需要选伴读陪侍。下头的五六七八四位公主,要说年龄,只有最小的八公主静端与她同龄。
但魏嘉宜让黛玉参选,可不是真让她去做伴读,而是给她提身份的。
五六七八四位公主,其中六公主是她那位皇后表姐所出的嫡女,纯禧公主。
纯禧公主今年十二岁,从年龄上看,大了黛玉四五岁,一般来说挑伴读都是挑年龄相仿的,要么大一两岁,要么同龄,挑比自己年纪小的很少。
但也有情况特殊的,比如黛玉这种,背后有靠山的。
给嫡公主做伴读,和给庶出公主做伴读,这是完全不同的。
有承恩公府徐家这边的关系在,魏嘉宜何必舍近求远呢?
不过是年纪小了些罢了,伴读又不是只挑一个,只要公主喜欢,挑上三四个也成,总归是陪公主读书的。
黛玉年纪最小,但她聪明啊。
等三年后纯禧公主及笄出阁,黛玉也就十岁了,可以开始学习当家主母的各种技能,也不需要再在宫里刷地位了。
——
魏嘉宜翘首以盼,终于是在中秋前三天等来了林如海一家。
她早早就派了人天天去码头守着,一是为了接人,二嘛,当然是他们到京后,会有人提前回府给她报信。
因算着黛玉入京的时间,这几日魏嘉宜都没有出门赴宴,整天窝在家里,都快发霉了。
好不容易等到人来报信,魏嘉宜忙不迭的叫人准备接风洗尘。
她取了怀表一看,已经过了下衙的时辰,可林湛还没回家。
魏嘉宜嘟囔道,“早就提过了让他这几天早些回来,怎么这么慢?”
正说着呢,人却经不起念叨,林湛从外头进来,正好听到她嘟囔。
他哪里不知道是在说他?
林湛失笑摇头,“这不是回来了吗?”
要不是知道魏嘉宜心思纯粹,根本就没有对他动情,就她这每天叮嘱早些回来的话,谁听了不多想?
就说魏嘉宜身边几个丫头,现在都被魏嘉宜搞迷糊了。
因为魏嘉宜一边叮嘱林湛早些回来,却又不跟林湛同房。
魏嘉宜贴身伺候的丫鬟都是打小陪着魏嘉宜长大的,情分自然不同,当然忧心魏嘉宜和姑爷之间的感情状况,就怕出问题。
只是有些话,做奴婢的,哪怕关系再近,也不好多干预。
魏嘉宜倒是没想太多,听到林湛的声音,立马回过头来,“你回来啦?”
“今儿这么盼着我回来?”林湛纳闷,他都快迷糊了。
魏嘉宜满脸的开心,“刚刚接到消息,兄嫂已经到了京城码头,马上就要到家了。”
林湛:“……”
他就知道,总归魏嘉宜开心,没有一次是为了他。
林湛不着痕迹的吸气,微笑道,“那可得叫厨房准备好酒好菜,给兄嫂接风洗尘。”
“我已经安排好了。”魏嘉宜笑着道。
接人待物这方面,魏嘉宜确实挑不出错来。
林湛笑了笑,“兄长他们什么时辰能到家?”
“最多半个时辰吧。”魏嘉宜算了算时间,回道。
林湛点头,“那也快了。”
他说着坐在魏嘉宜身边,“你还记得上次说金陵拐子多的事吗?”
魏嘉宜挑眉,“怎么?”
“金陵那边传来消息,薛家那位少爷沾上了人命官司。”林湛道。
自打上回魏嘉宜提过后,林湛后头了解了一下韩庶常表哥的品行,韩庶常说一不二,不是个会撒谎的人,他既然作保,林湛就暂且信他一回。
后头运作了一番,让韩庶常的表哥接任应天府知府一职。
这刚走马上任,迎头就撞上了薛家打死人命,全然不当回事,还想要带着母妹进京待选。
韩庶常这位表哥比他表弟还要嫉恶如仇,当场就叫人将薛蟠捉拿归案,关进了牢里。
于是更热闹的来了,王家那位派了人寻韩庶常的表哥,想贿赂他草草了案,结果却被骂得狗血淋头,赶出了府衙大门。